火灾的概念及分类 一、火灾的概念 凡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叫火灾。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物直接损失金额,火灾分为一般火灾、重大火灾和特大火灾。 二、火灾的分类 1、特大火灾指:烧死10人以上;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火灾。 2、重大火灾指:烧死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火灾。 3、不具备以上两项情形的火灾,为一般火灾。 三、火灾中燃烧中的特点 1、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2、B类火灾:指易燃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物质,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 醇、丙酮、沥青、石蜡等燃烧的火灾; 3、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4、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钴、锂、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5、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 四、燃烧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 1、可燃物质。凡是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剧烈化学反应的物质,一般都称为可燃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氢气、钠、镁等。 2、有助燃物质。凡能和可燃物发生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质。如:空气、氧、氯、过氧化钠等。 3、要有着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源,叫做着火源。如:明火、赤热体、火星、聚焦的日光、机械热、雷电、静电、电火花等。 只有同时具备了以上3个燃烧所必需的条件,可燃物质才能发生燃烧。但是某些条件下,除要具备了燃烧的三要素外,还要有一定的条件: 第一、要有足够的可燃物质。若可燃气体或蒸汽在空气中的浓度不够,燃烧就不会发生。例如:用火柴在常温下去点汽油,能马上燃烧,但若用火柴在常温下去点柴油,却不能燃烧。 第二、要有足够的助燃物质。燃烧若没有足够的助燃物,火焰就会逐渐减弱,直至熄灭。如在密闭的小空间中点蜡烛,随着氧气的逐渐耗尽火焰会最终熄灭。 第三、要让引火源达到一定的温度,并具有足够的热量。如火星落到棉花上,很容易着火,而落在木材上,则不易起火,就是因为木材燃烧需要的热量较棉花为多。白磷在夏天很容易自然着火,而煤则不然,这是由于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温度很低(34°C),而煤所需的燃烧温度很高(3652°C)。 ? 扑救灭火的基本方法 冷却:一般可燃物能持续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着火温度。用水将可燃物冷却到其燃点或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 窒息:通过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灭火机理主要是窒息作用。 隔离:把可燃物与引火源或氧气隔离,燃烧反应就会自动中止。 化学抑制:使用灭火剂使燃烧的化学反应中断,从而扑灭火灾。常用的灭火剂有干粉、卤代烷等。 ? 逃生自救常识 及时拨打119电话,报警时要讲清以下事项:在什么楼,什么地址;烧了什么东西;哪一层;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从安全出口撤离。 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 如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马上退回室内,向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 ? 在学生宿舍如何防止火灾发生? 学生宿舍内要预防火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乱接电源; 2、不乱扔烟头; 3、不躺在床上吸烟; 4、不在蚊帐内点蜡烛看书; 5、不焚烧杂物; 6、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7、不使用电炉等电热设备; 8、不擅自使用煤炉、煤油炉、液化器灶具等可能发生火灾的器具; 9、要人走灯关。嗅到电线胶皮糊味,要及时报告,采取措施; 10、台灯不要靠近枕头和被褥、蚊帐等。 ? 【典型案例】1??1988年7月,某高校宿舍,一位同学躺在床上吸烟,因劳累入睡,烟火掉在床上引燃被褥起火,烧毁床上用品和部分衣物,直接经济损失280余元。 【典型案例】2??1990年4月某大学女大学生宿舍发生火灾,原因是一女同学违反规定,熄灯后在床边点蜡烛看书,不久疲劳入睡,烛火点燃蚊帐引起大火,烧毁衣物、被褥等物品。 【典型案例】3??1986年9月的一天下午,某大学体育班的一位同学私下使用电炉,正赶上停电,他未切断电源就去上课,寝室内没有人,来电后,电炉烤燃桌子引起火灾,将整个寝室烧毁,该同学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案例解析】??此案反映出,有的同学防火意识极差,不遵守用火用电规定,非法使用禁用器具,所以造成火灾的发生。学生寝室是学生之家,安全防火要靠整个寝室的同学共同维护,而且从自身做起。水火无情,预防为主,大学生要引以为戒。 |